論 文 撰 寫 體 例

一、投稿時請至專屬網頁(http://ord221145.ntcu.edu.tw/)註冊並投稿。每篇著作以不超過二萬字、二十頁以內且不刊載「附錄」為原則。中、英文摘要以不超過五百字為限。

二、多人合作之論文,應指定一人為通訊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三、英文標題第一字的首字母大寫,其餘各字除冠詞、介系詞與and、or及but外,首字母均應大寫。

四、撰稿格式

來稿應依首頁、中英文篇名、中英文摘要、關鍵詞、本文、注釋(或附註)、參考文獻、圖表之順序撰寫。中文著作之標題、摘要中文在前、英文在後,英文著作相反。

五、子目、章節

文章篇內的節次及子目,以五個層次為原則,選用次序為:

壹、(16級字體,標楷體,粗體,置中)

一、(14級字體,新細明體,粗體,齊左)

(一)(12級字體,新細明體,粗體,齊左)

1.(12級字體,Times New Roman,粗體,齊左;標題本身之中文字體為新細明體)

(1)(12級字體,Times New Roman,粗體,齊左;標題本身之中文字體為新細明體)

六、稿件之版面規格以A4紙張電腦打字,每頁34行,每行35字,標點符號及空白字採全型。英文稿字型均採Times New Roman,數字及英文字母採半型。

七、附註(NOTES):按WORD插入註腳之格式加註於本頁下緣,於文內加註處以1,2,3…標示之。

八、誌謝(Acknowledgement)

於確定刊登時,得載明協助完成論文之個人姓名、服務機構與協助事項,以及提供經費、設備等單位名稱,以便讀者進一步追蹤研究。

九、圖表與照片

(一)圖須以黑色墨水筆繪製或以雷射印表機印製。圖的標題須簡短,置於圖之下。如須說明,其符號與文字、字體應配合圖形大小,以能清楚辨識為度。

(二)照片視同圖處理,放大的照片應註明放大比例。

(三)表格之製作,以簡明清楚為原則,採用三條粗線繪製,中間與兩邊不必畫線。表須配合正文加以編號,並書明表之標題。若有解釋的必要,可作註記。表之標題應置於表之上,註記應置於表之下。

(四)表中文字可用簡稱,若簡稱尚未約定成俗或未曾在正文中出現,則須於註記中列出全稱。

十、引用文獻格式

文獻資料的引用,採取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簡稱 APA)的格式,詳細情形可參考APA 2010年所出版的手冊。文獻或書目資料,中外文並存時,依中文、日文、西文之順序排列,中文或日文文獻或書目應按作者或編者姓氏筆劃(如為機構亦同)排列,英文則依作者字母次序排列。

(一)文中引用資料的方式(列出作者和年代)

1、一位作者時

張春興(1996)的研究發現……

Simpon (1990) 的研究發現……

2、多位作者初次引用時

林正安、郭一德、田秀景、方明仁(1995)的研究指出……

Gavazzi, Goettler, Soloman, McKenry (1994)的研究指出……

3、多位作者再被引用時

林正安等人(1995)的研究指出……

Gavazzi et al. (1994)的研究指出……(不同段落再引用時,須列首位作者及年代)

Gavazzi et al.的研究指出……(同段落再引用時,不必再列年代)

4、作者為機構時

……。(Natio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NIMH〕,1991)

……。(NIMH, 1991)(後面再引用時,列簡稱即可)

5、多位作者同姓時,列出其名之縮寫

R. D. Luce (1959)和P. A. Luce (1986)也發現……

6、同時引用若干位作者時

多項研究(Balda, 1980; Kamil, 1988; Pepperbeg & Funk, 1990)主張……

國內一些學者(方明一,1995;洪一芳,1988;陳東川,1992;謝文三,1990)的研究……

7、作者同一年有多篇著作時

有數篇研究(吳武方,1985a,1985b;張文德,1990,1992a,1992b)發現……

多項研究 (Johnson, 1991a, 1991b, 1991c; Singh, 1983a, 1983b) ……

8、引用須標出頁數時

……(張春興,1996,頁250)。

……(Lopeg, 1992, p.300)。

(二)文末參考文獻之寫法

1、書籍類(應列出資料的順序:作者、年代、書名(版數)、出版地點、出版社)

(1)個人為書本作者

Mitchell, T. R., & Larson, J. R., Jr. (1987). People in organizations: An 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r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修訂版)。臺北市:東華。

(2)機構或團體為出版者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1991). Estimated resident population by age and sex in statistical local areas, New South Wales, June 1990(No. 3209). Canberra, 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Author.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1991)。臺灣地區國中、高中階段少年犯罪資料分析。臺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3)編輯的書本

Gibbs, J. T., & Huang, L. N. (Eds.) (1991). Children of colo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with minority youth.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主編)(1978)。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臺北市:東華。

(4)收集於書中之文章

Dodge, K. A. (1985). Facets of social interaction and assessment of social competence in children. In B. H. Schneider, K. H. Robin, & J. E. Leidingham (Eds.), Children´s peer relations: Issues in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pp. 3-22). New York: Spring-Verlag.

黃堅厚(1978)。語義分析法。載於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頁721-740)。臺北市:東華。

(5)翻譯類書籍

彭倩文(譯)(2001)。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原作者:Rowling, J. K.)。臺北市:皇冠(原出版年 1999)。

2、期刊與雜誌類(應列出資料的順序:作者、年代、篇名、期刊(雜誌)名稱、卷期數、頁數)

(1)作者一人時

Bekerian, D. A. (1993). In search of the typical eyewitness. American Psychologis, 48, 574-576.

郭生玉(1995)。國中學生成敗歸因和學業冒險取向、學習失敗忍受力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8,59-76。

(2)作者多人時

Borman, W. C., Hanson, M. A., Oppler, S. H., Pulakos, E. D., & White, L. A. (1993). Role of early supervisory experience in supervisor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8, 443-449.

王慶福、林幸台、張德崇(1996)。愛情關係發展與適應之評量工具編製。測驗年刊,43,227-239。

(3)正在印刷的文章

作者姓名(印刷中)。論文篇名。期刊名稱

3、其他研究報告或論文

(1)教育資源訊息中心(ERIC)

Mead, J. V. (1992). Looking at old photographs: Investigating the teacher tales that novice teachers bring with them (Report No. NCRTL-RR-92-4). East Lansing, MI: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on Teacher Learn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46 082)

(2)研討會發表的報告

Lanktree, C., & Briere, J. (1991, January). Early data on the Trauma Symptom Checklist for Children (TSC-C)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rofessional Society on the Abuse of Children, San Diego, CA.

毛國楠(1996,12月)。教師對四科學生問題情境的情緒反應、效能評估與因應策略的關係之探討。論文發表於教育心理學教學與研究國際研討會。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3)未出版的學位論文

Wilfley, D. E. (1989). Interpersonal analyses of bulimia: Normal weight and obes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陳美芳(1995)。學生因素與題目因素對國小高年級兒童乘除法應用問題解題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4)網路資料

黃以敬(2004年2月23日)。從小學到大學,面臨新生荒。自由時報,2004年2月23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beb/23/today-libe4.htm

Malico, M. & Langon, D. (2003). Piage announced that all states are on track by submitting no child left behind accountability plans on time: Another important milestone reach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historic law. Retrieved May 13, 2004, from http://www.ed.gov/news/pressreleases/2003/02/02032003b.htm